相关问答
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正当竞争干扰他人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运行,但必须限于保护网络用户等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且应当确保干扰手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即...
一是侵权行为技术性强,取证困难。由于互联网行业本身的特性,侵权人在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时一般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干扰他人软件的运行,因此技术对抗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而新法针对互联网发展下出现的新不正当竞争行为,态度是相对审慎包容的,要求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者遵守新法的各项规定,不能利用技术手段妨碍公平竞争。这有利于“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实现。 针对互联网,新法还增加了“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内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此前就成立了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在新法的规定下将更加细致地研究具体事例、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就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领域的正确解释,希望采纳。
亮点一:首次增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条款 由于现行法没有关于互联网竞争的规定,有的互联网公司甚至质疑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互联网领域的适用。互联网领域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对互联网企业造成影响,而且对广大消费者的选择造成干扰,如司法领域已判决的3Q大战、百度诉3721等不正当竞争案等。 国家工商总局竞争执法局副局长桑林说,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传播快、影响大、易复制。各级工商机关也陆续接到多起基于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不正当竞争问题投诉,但因为现行法律无明确规定,不能有效发挥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 参与修订草案的专家、北京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肖江平说,对于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一些全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由于现行法没有分则条款,因而法院对同种行为的案件判决结果区别较大。 “近10年来,至少有400多个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因为没有分则条款,法官的自由裁量幅度过大,学界颇多争议。”肖江平说。 上海交通大学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先林说,根据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的客观需要,修订草案中首次增加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条款。草案规定竞争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并具体规定了应予以禁止的行为,将增强行政执法查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作用。
在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新《反法》)出台之前,法院与实务界普遍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去判断某一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即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而各国对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个案分析。通常而言,公认的商业道德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纸质化的行业准则或自律公约;另一种是非纸质化的商业道德判断。就第一种而言比较好认定,“奇虎公司”与“腾讯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就参考了互联网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公约认定该行业公认的商业道德之具体内容。而第二种需要根据不同的竞争行为,类型化地个案判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7人已浏览
510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18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