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什么级别的组织

2021-10-28
人民调停法第七条规定,人民调停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停民间纠纷的大众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大众组织,其本质是组织人民大众,自己管理自己,是人民大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首先,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自治的组织。人民调停委员会由村(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大众选拔而生,人民调停委员会根据需要根据法定条件从大众招聘其他人民调停员。无论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还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的人民调解人员,都是群众。他们中有兼职从事调停工作的人,也有专职从事调停工作的人。在人民调停委员会,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众代表。他们不是任何政府部门,而是被大众委托解决大众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换句话说,人民调停委员会是解决普通大众内部矛盾纠纷的组织。基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保障人民调停工作,不是领导与领导的关系,不是行政管理,不直接介入或干涉人民调停活动。其次,人民调停的工作范围是民间纠纷,主要是市民之间、市民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人身、产权的民事纠纷。这些民事纠纷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都是法律允许当事人自行处理的,一般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所以不需要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介入就能妥善解决。这里的大众性也表现为非行政性、非司法性。第三,人民调停员与纠纷当事人地位平等。人民调停员没有权利超过当事人,调停的全过程必须遵循当事人的自愿原则,当事人的意愿决定了他们是否接受调停,能否达成协议,能否达成什么样的协议。人民调停员和当事人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是民间第三者的作用,促进当事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解决纠纷,发挥协商的作用。第四,人民调停没有行政和司法等国家强制性的属性。从人民调停协议的效力来看,人民调停委员会调停达成的调停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按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主要依靠人民调解的公信力以及道德,舆论的约束力,由当事人自觉履行。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自治组织,它不拥有国家强制力,人民调解协议在未通过司法确认之前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此外,许多地方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如集贸市场,旅游区,开发区)特定行业(如大型商场,医疗单位)和相邻地区(如城乡结合部,相邻行政边界)建立发展人民调解组织,就近就地化解了大量消费纠纷,医患纠纷,边界纠纷等复杂,疑难纠纷。这些调停组织由相关社会组织或其他组织提倡设立,由乡镇、街道组织设立,体现了行业特征和专业要求,但性质上没有偏离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三条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四条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七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