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协商解决: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行政解决; 三.司法解决: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
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时,双方都应该相互尊重、互相谦让,一同协商处理问题。 双方协商一致成功后,最好签订一份协议,这样双方达成的协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农村宅基地纠纷解决方式:有宅基地证的话,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没有宅基地证的话,需要先经过政府作出行政裁决。 《土地管理法》 第十三条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六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使用权属于房屋所有人。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由此可见,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对于已经继承了房屋,还没有确权的宅基地,根据《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宅基地纠纷处理:根据中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1)协商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根据这一规定,市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必须首先通过协商解决。(2)行政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2项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职场之间的争论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该法还规定,侵权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纠纷,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赔偿损失。(3)司法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3项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表明公民之间关于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纠纷,只有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4条的规定,经相关行政机关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侵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侵犯者不经行政机关处理,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此外,宅基地纠纷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解决。人民调解是指在调解委员会(包括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为基础,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劝导,促进纠纷当事人相互理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大众自治活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80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399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