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主体为一般主体 3,客观上应为间接的因果关系,...
过失杀人认定: 1、行为人是16岁以上。 2、主观上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客观上死了人,行为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所谓的过度杀人是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的激情犯罪,与预谋杀相对应,即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但在受害者的刺激下,失去理智,失去控制,然后杀死他人。过度杀人可以被视为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观是故意的,犯故意杀人罪,只是由于情绪的影响,导致理解的局限性和行为控制的减弱,缺乏必要考虑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导致突发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个涉及到刑法上的刑法认识错误中的事实认识中的对象认识错误,刑法学上的解释是,对象认识错误会影响犯罪客体,例如把兽当做人,虽然也是故意杀人,但是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因此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同理,甲对于丙的死虽然表面上是“误以为”,感觉像是过失,但是实际上指导甲实施杀人行动的罪过是故意杀人(即乙),所以为了防止被钻法律上的漏洞,对于定罪量刑的不能只看一方面,得从动机,结果,手段等多方面分析
1、过失杀人罪在《刑法》中的正确表述应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人已浏览
99人已浏览
190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