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
1,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主体为一般主体 3,客观上应为间接的因果关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护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必须受到刑法的打击。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根据《》第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已于2001年5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7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5月26日起施行。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76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16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沪高法〔2000〕117号《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定性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此复fxjk因此,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度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我国刑法的缓刑制度,是一种相对于监禁刑的有条件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处罚制度,即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不违反相应的规定,便可以不执行所判刑罚,是一种考验刑。反之,则需收监执行所判刑罚。我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实行并罚。司法实践中,对于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故意犯罪的,并罚后判监禁刑已无异议。可对于过失犯罪的,有的司法人员则认为可以判缓刑,而且已有判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