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不签劳动合同是什么后果

2022-04-04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由此可见,法律政策对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过错划分还是非常明晰的,当员工存在过错时,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保护自身权益的手段和途径就是及时终止双方的事实劳动关系,特别是在用工满1个月之内,用人单位无须承担任何补偿责任。但如果超过1个月仍未能签订的,即使责任在员工一方,用人单位也应当已经知悉其权利保障的合法措施与保护期限,以及放任违法现状所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因此,笔者认为,如果用人单位能够举证证明自己已经履行通知义务,而员工不同意签订,即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错在员工可以免除其支付二倍工资的惩罚责任,但对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甚至超过1年仍未能签订劳动合同产生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责任不能免除。 至于取证的手段则可以按照签订劳动合同的流程加以区分,当用人单位将制作、填写完毕的合同文本交予员工签字时,可以要求员工填写回执,以证明用人单位已完成签订劳动合同中提供文本、要求签订、明确合同条款等用人单位一方应当承担的“通知”责任。当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此证明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过错在于员工一方。 应该提醒的是:即使可以利用某些手段证明员工存在过错,用人单位仍然要严格把握签订劳动合同的黄金30天,为避免败诉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定要在30天结束前完成合同签署工作,否则就需要果断地终结劳动关系不合法状态的延续。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