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诉讼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纠纷,例如借贷纠纷、合同纠纷、侵权损害责任纠纷等等,民事诉讼中承担责任的形式通常是金钱赔偿或者做出一定的...
1、诉讼主体: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检、法等数家司法机关,当事人为自诉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而民诉法仅有人民法院一家诉讼主体,当事人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二者在诉讼目的、诉讼主体、举证责任以及适用的法律等方面存在不同。但是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都是我国的基本法、部门、程序法这些都是它们的相同之处。对于这方面如果还有疑问,请您咨询的律师们,他们会给您更为详细的答案。
(一).关于调停:1、民事诉讼:(1)调停是基本原则,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如果事件性质适合调停,人民法院可以调停(2)离婚事件,人民法院必须首先调停。2、刑事诉讼中:(1)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调停。(2)《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前两项规定的自诉事件,可调停(3)公诉事件和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事件,不适用调停。(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事件1、民事诉讼:(一)重大涉外事件;(二)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三)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事件,如专利纠纷事件等。2、刑事诉讼:(1)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2)有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3)区域管辖的确定原则1、民事诉讼中:(1)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是一般原则,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是例外规定的(2)民事诉讼中有很多特殊区域管辖的规定。2、刑事诉讼中:(1)犯罪地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为辅(2)最初受理地法院的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的审判为辅(3)刑事诉讼中也有特殊地区管辖的规定。(四)管辖权转移1、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可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给下级人民法院审理。2、刑事诉讼:依法应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不得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五)审判组织人数1、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在3人以上,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2、刑事诉讼: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除单数外,对于第一审案件,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在合议庭审判时应由3人组成,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在合议庭审判时应由3人到7人组成,对于第二审案件,合议庭应由3人到5人组成。(六)回避申请决定权1、民事诉讼由书记、翻译、鉴定人、调查人等非审判人回避,由审判长决定。2、刑事诉讼中:书记、翻译、鉴定人等非审判人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7)公开审理的情况1、民事诉讼中:(1)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事件或法律另有规定的事件,必须公开审理(2)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事件。涉及商业秘密的事件可以不公开审理。2、刑事诉讼中:(1)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及14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必须公开审理(2)当事人提出的确是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必须公开审理(3)16岁以上未满18岁的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8)申请恢复诉讼期间的时间:1、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因无法抵抗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延迟期限时,可在障碍解除后的10天内申请顺延期限。2、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延误期限时,可在伤残解除后5天内申请继续进行应在期限前完成的诉讼活动。(8)申请恢复诉讼期间的时间:1、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因无法抵抗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延迟期限时,可在障碍解除后的10天内申请顺延期限。2、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延误期限时,可在伤残解除后5天内申请继续进行应在期限前完成的诉讼活动。(九)近亲的范围1、民事法律中,近亲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祖父、祖父、孙子、孙子。2、刑事诉讼: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孩子、女性、同胞兄弟姐妹。3、行政诉讼:近亲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祖父、祖父、孙子、孙子和其他有赡养关系的亲属。(10)立案和向被告人提交起诉书复印件的期间,1、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起诉书或口头起诉后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日起5天内将起诉书复印件发送给被告人。2、在刑事诉讼中:(1)公诉事件: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复印件延迟到开庭10日前送达被告人。(2)自诉事件:人民法院应当从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二天起15日。决定是否立案,但法律和相关文件没有规定送达被告人起诉书复印件的时间。(11)是否允许撤销诉讼1、民事诉讼:在判决前,原告自愿申请撤销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允许,也可以判断不允许的原告不允许撤销诉讼的,原告时可以作出缺席判决。2、刑事诉讼:(1)公诉事件:判决前,人民检察要求撤回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许可,也可以裁定不许可(2)自诉事件:判决前,自诉人自愿撤回诉讼的,人民法院必须许可。
第二百四十一条对第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判决、裁定:(一)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四)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五)案件部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不予认定;(六)被告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九)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能够确认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在我国刑事拘留并不代表一定构成犯罪了,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司法部门判定其无罪的话,这都是可以无罪释放的。我国相关条例中针对刑事案件无罪释放的情况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是属于其中的一条都可以无罪释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8人已浏览
19,184人已浏览
491人已浏览
3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