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我要离婚.手机里有好多是他发给我的信息,但这号码不是他的是我的一个亲戚给他用的,给他用了好几年了,现在还在给他用,但移动公司登记的还是我亲戚...
信息的传递正在发生着变化,由信件传递到现在是手机短息微信什么的都加入了信息传递的大潮中,那么手机短信能否在离婚时作为证据呢?该怎么当做证据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目前我国法律上规定有以下七种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无论是哪一类证据均应当具备客观、关联及合法三大性能。评定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来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机短信是否具备证据效力,即手机短信亦应具备证据的三大性能: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证据的客观性要求手机短信必须真实的反映案件事实、手机短信的内容应当未曾受到过任何删改;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到手机短信,因每一个手机号码均对应一个唯一用户,手机短信的收发只能在特定的两个手机号码间进行,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两个特定的手机号码间的短信收发,可认定为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通信行为;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应当程序合法(指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或提取方法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合法、主体合法(主要针对人证而言)。对于手机短信的来源,严格来说应推定审查以下内容:(1)手机短信证据是否是客观真实的存在;(2)手机短信证据收集的主体、时间、地点、过程、对象等是否合法;(3)手机短信证据是否被他人非法输入和控制。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已具备了证据的关联特性,但因手机短信内容的易删改性以及来源的复杂性,而直接影响到对案件事实进行客观、真实的认定,在法无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断手机短信的证明效力,就要靠主审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权来综合认定。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手机短信是一种视听资料,只要它符合证据属性,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此,手机短信作为以视听资料的一种证据形式,其能否被采信关键看它是否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只要符合上述三性,其就当可以作为证据被采信。
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不同的法官有不同的判法。我曾在海南中院打过五十万借款的手机短信官司,一审输了,二审我加强了证据,海南高院最后判我代理的案件赢了。所以,你如果就拿个手机去主张,认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经过律师处理、固定此证据后,那就有赢的希望。我还要审查你手机的短信的具体内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3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3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