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发生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停委员会、有关部门或行政部门申请调停,也可以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和解 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它是纠纷常见的解决方式。但由于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如下: 1、协商。双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 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 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经济案件处理主要有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发生纠纷前或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给双方同意的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以解决纠纷的方法。仲裁有以下特点:1、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2、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3、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法律效力4、仲裁过程和结果保密5、仲裁快捷。另一种处理方式是诉讼,即诉讼。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在经济诉讼中,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履行相应的职责。作为一名案件的审判者,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既是诉讼的受众,也是诉讼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法律赋予人民法院审判权,使其能够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活动,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在中国,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1、仲裁和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案。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只能通过仲裁或民事诉讼来选择。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的管辖权。法院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能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者裁或者审判原则。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式的选择与纠纷的性质有关。根据法律的不同规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后再起诉;有的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其他只能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机关对纠纷做出最终裁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95人已浏览
833人已浏览
843人已浏览
2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