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仲裁与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发生争议只能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不会坐牢。单纯的经济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的范畴,不存在犯罪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坐牢之说。如果经济纠纷中夹杂有其他违法事实,触犯刑法的,如合同诈骗等,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会坐牢。《公安部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1992年4月25日)中对公安不能插手合同、债务等经济纠纷案件有详细规定。《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1、平等主体 (1)仲裁和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 (2)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仲裁。 (3)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或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不平等主体:不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纠纷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诉讼的性质有关: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免费),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时不能再申请行政复议。 (2)特殊情况下,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可以协商、和解、仲裁、诉讼。当事人可以率先私下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按照经济合同的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0人已浏览
286人已浏览
218人已浏览
2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