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用人单位采取“末位淘汰制”淘汰员工的做法,本质上是企业单方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不过是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为理由而已,该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
1、单位规定的“末位淘汰”是属于违法的,职工处于末位的,无法认定不能胜任工作,从而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劳动者因末位淘汰制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有赔偿。当用人单位违法解约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由单位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其支付赔偿金。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的作用:一方面末位淘汰制有积极的作用,从客观上推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简机构等。另一方面末位淘汰制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等。
2006年10月1日,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正式实施,其中对于劳动合同效力的解释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的效力优先于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像徐某这种合同没有到终止时间,企业根据内部的淘汰制度提前与处于末位的劳动者解除合同,并且不支付经济赔偿金,按照《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劳动合同的效力优先于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的法律规定,企业内部规定的“末位淘汰”不能对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时间并提前与职工解除合同。因此,广告公司不能与徐某终止劳动合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人已浏览
41人已浏览
304人已浏览
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