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官方授权的网上购物平台上进行消费,您赖于第三方支付体系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如果卖家有任何疑问,他们可以寻求网络商店管理部门的援助,维护自己...
商家不退定金,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首先,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前者是警示,是对他人的约束,这得依职权作出,店家显然无此职权,是无效的,不对外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后者属于承诺,说明店家对自己的行为产品负责到底,以此来吸引顾客和消费者,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且商家的确有权利以此要求自己,一旦作出承诺,即发生效力,应严格遵守,否则是对消费者的欺诈,假设存在“作假”行为,则消费者有权要求十倍赔偿。
卖家未履行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造成的损失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有效解决: 1. 与相关行为主体进行友好且有建设性的对话,寻求和解。 2. 积极寻求当地消费者协会或由当地政府授权成立的其他独立调节组织介入,化解纷争。 3. 向具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期望获得公正裁决。 4. 如果原、被告双方在事前已经订立了正式的书面仲裁协议,则可以依照此仲裁协议向特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5. 如果以上方式均不能有效解决争端,则可以选择向具有司法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法律救济。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12人已浏览
24人已浏览
846人已浏览
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