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防范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方式: (一)回避风险方式 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技术中最简单,也是比较消极的一种方式。风险回避有许多限制条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重点体现在劳动管理和劳动保障上,从招聘员工开始,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国家相关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风险防范具体方法:争取合同的起草权;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要一致;注意价款支付及其方式;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违约的责任等。
你说的太笼统了。我细化一下,1、惩罚2、工会3、工资与福利4、工作时间5、劳动合同6、强迫性劳动7女职工权益8、社会保险9、员工权益保护10、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般都是重灾区。集团统一个子公司工作:集团对下属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开会、定期培训、定期上报、定期考核、定期改进、不定期督查等
本方履约能力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签订合同时,不考虑或较少的考虑本方是否具备履约合同约定的能力,盲目的签订合同后无法履行合同将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充分的考虑本方的履约能力,如本方的履约能力能达到拟签合同约定的要求,则可以签约,否则应慎重考虑订立合同。 履约能力主要包括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两方面的内容。在审查支付能力时,主要审查对方当事人的注册资本、资金来源、银行存款、交款能力等情况在审查生产能力时,主要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交货能力等情况。审查履约能力的目的是提高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企业履约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是指履行经济合同的实际能力。指对合同本身约定的相关条款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相应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这里所说的履约能力,是指企业全面履行购销合同中规定的合同义务的能力。 合同的履行,是指购销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依照合同的约定实施属于合同标的的行为,使合同目的得以实现。合同履行实际上是当事人在实施合同过程中全面、适当地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履约能力指标的评价对象是供应商在实施合同过程中全面、适当地完成合同义务的能力,即供应商是否具备履行合同义务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包括资金筹措、仓储设施、运输工具、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信息化能力等。将履约能力作为信誉要素评价指标,是因为集中招标采购的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激烈的竞争,一些供应商本着“宁丢利润、不丢市场”的经营理念,为了中标不惜一切代价。但在中标后面对极其菲薄的利润空间甚至做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往往会丧失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通过对履约能力指标的评价,可以强化供应商的履约意识,控制投标报价过程中的过度竞争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1人已浏览
2,373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