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后结...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国目前实行二审终审制。初级法院一审后,经过中级法院二审,判决即生效,如还有不服的,应该到高级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到检察院提起抗诉申请,一般来说,检查院会要当事人先申请法院再审,还有不服的再走审判监督的抗诉程序,否则不予实际受理,申请抗诉时应该提交抗诉申请书,判决书,主要证据等材料,检察院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结束的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但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审抗诉,除死刑案件外,二审判决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实行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由于两审终审审级不多,可以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防止案件因久拖不决而影响结案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是否与两审终审制相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明确:审判监督程序是针对个别案件的独立审判程序,并非一般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普通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而审判监督程序是纠正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一种补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审级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审判程序。如果两审终结的案件没有错误,就不可以发动审判监督程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1人已浏览
218人已浏览
868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