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工伤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在职工发生工伤后,单位可依法为其申请工伤鉴定;而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
《工伤保险条例》中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规定,具体在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其内容如下: 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能力评价是指通过评价一个人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来确定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 劳动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它涉及医学、伦理学等知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明确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认证机构通常是由劳动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申请认证时,必须提交工伤认定书作为凭证。 劳动能力评价结果分为10个等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不同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但是,所得结果只能用于工伤处理的计算和确定,不能用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
根据《》第二十一条的有关规定,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首先,应该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样便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聘请的医疗专家对伤情进行鉴定;第二是职工经工伤治疗后,发现因工伤的原因造成职工身体上的残疾;第三是工伤职工的残疾影响到职工本人的劳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工伤职工应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时所依据的的尺度,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的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我国目前实施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1996年国家发布的《职工工伤与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这是工伤鉴定的国家标准,标准共分十级,其中,符合标准一级至四级的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的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的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劳动能力鉴定,是以《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20〕8号)作为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如果是工伤或除交通事故外的一般人身损害伤害案件,伤残等级鉴定均参照工伤鉴定标准:GBT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确定伤残等级,伤残等级应该没有什么区别。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0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444人已浏览
4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