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现状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目标的差异。非流通股股东缺乏促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表现出过度的短期行为,盲目要求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甚至控制上市公司的行为,侵犯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要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步伐,解决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等核心问题,为彻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创造条件。股权分置是由许多历史原因引起的,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表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意味着全面流通。中国建立国有企业股份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试点对市场的影响,有利于稳定现代企业制度。为了在不失去国有经济的情况下,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溢价增发部分股票,原有股票变成非流通股,无法在证券稳定上市公司运营。而且从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来看,控股股东控股权采用增量发行股票的方式,即在原有国有企业资产的基础上掌握公司控制权,在出售股份时也非常谨慎。中国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的股权,导致恶性圈钱,市盈率高,股市定位模糊,无法有效与国际接轨。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积极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经济越来越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分置原因: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现状造成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目标的差异。非流通股股东缺乏促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表现出过多的短期行为,盲目要求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甚至控制上市公司行为,侵犯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这一问题已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情况下,要加快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解决好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上市公司治理等核心问题,为彻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创造条件。 股权分置是由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表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意味着全流通,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试点对市场带来的冲击,有利于稳定市现代企业制度。为了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同时又不失去国有经济的基础上,再溢价增发一些股票,原有股票则变成非流通股,不能在证券稳定上市公司经营。而且从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来看,控股股东控股权,采取了增量发行股票的方式,即在原有的存量国有企业资产基于掌握公司控制权的考虑,在出售股份时也是相当慎重的。 我国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日趋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64人已浏览
1,146人已浏览
536人已浏览
3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