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主要是根据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来认定。 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在认定主体时,要注意区分主体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或相对负刑事责任、减轻刑事责任。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 此外还有单位犯罪。 主观方面;分为故意、过失、和意外事件 客体是刑法所具体保护的社会关系和法益。如盗窃罪,侵犯的客体就是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 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因果联系等。其中,犯罪行为是必备要件,其它是选择要件。 这四个要件在刑法罪名条文中都有体现。 当然,还要注意一些排除犯罪的事由。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上面只是一些最简单的阐述。刑法学中认定犯罪非常复杂,需要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和结合案件实际。
针对刑法中的犯罪是怎么认定的?,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认定为共同犯罪中的从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刑法中数罪的认定有:数罪是一人犯几种不同犯罪构成的罪。一人犯数罪的,除死刑和无期徒刑外,应在总和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执行的刑期;最高控制不得超过三年,最高拘役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得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超过二十五年。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