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是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我国有哪些法定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5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可见,休年休假是由用人单位主动安排的,是用人单位的强制义务,而非必须由职工主动提出休年休假申请才能启动。即使职工没有提出休年休假的申请,用人单位也应当主动安排,而不能视为职工自动放弃。除非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因个人原因提出不休年休假,可以视为职工自行放弃年休假。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通过书面形式确认,否则,发生纠纷时,用人单位会因提供不出已安排职工休假的证据而承担不利后果。
针对我国有哪些法定节假日和部分节假日,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如下: 1、元旦,放假1天; 2、春节,放假3天; 3、清明节,放假1天; 4、劳动节,放假1天; 5、端午节,放假1天; 6、中秋节,放假1天; 7、国庆节,放假3天。 一、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计算如下: 1、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法定休假日对劳动者来说,其休息有着比往常和休息日更为重要的意义,不能用补休代替,必需支付加班费。 二、法定节假日不支付加班费的解决方法如下: 1、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 2、企业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3、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4、法院判决。当事人任何不服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进行。 总之,国家法定节假日主要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总天数为11天,对于在国家法定节假日需要加班的,是需要按照不低于劳动者当天工资的三倍来进行加班工资的支付的,如果公司不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是可以通过相关的途径进行解决的。
法定节假日是11天:元旦,1天(1月1日);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清明节,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1天(5月1日);端午节,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3天(10月1日、2日、3日)。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