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提供公平公正的协调空间,解决会员间的矛盾。仲裁裁决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在国内执行,包括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向法院提出申请并接受申请的法院具有管辖权。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考虑地域和级别管辖。仲裁机构不能直接交法院执行。 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增加会员间的凝聚力,防止其他部门运转机制的瘫痪,为有矛盾的会员或部门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协调空间。仲裁裁决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在有关国家领域内执行,包括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的行为存在,有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以及接受申请的法院具有管辖权。对于涉外仲裁裁决,承认和执行有管辖权的法院从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两个角度来考虑。仲裁机构也不得在裁决作出后直接交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下的争议解决方式 法律规定下的争议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诉讼和调解等多种形式。仲裁是一种由独立的第三方仲裁员根据法律规定进行争议解决的方式,其具有效率高、程序简便等优点。诉讼是通过法院进行争议解决的方式,涉及法律程序和法庭审理等环节。调解是通过调解员协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保密性。根据具体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争议解决方式。法律规定...查看原文
2仲裁的仲裁期限
普通仲裁一般一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65天。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有需要延长的最长不超过15日,加上审理立案的五天时限,仲裁庭对劳动争议的案件必须在50天(最长65天)内裁决。...查看原文
3劳动仲裁仲裁费
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因为劳动者相对用人单位而言,属于弱势群体,且在社会实践中,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法律的倾斜保护。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规定了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即关于劳动争议纠纷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先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同时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查看原文
4仲裁如何选仲裁员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不能选仲裁员,具有管辖限制,但可以在仲裁员有回避情形时申请回避。 普通仲裁当事人遵守以下规定选仲裁员: 1、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2、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当事人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仲裁员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情形: 1、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包括直接利害关系和间接利害关系); 2、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即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直系亲属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是指具有直接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包括直系血亲与直系姻亲,比如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即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证言公正性的身份、情感、利益上的密切关系,包括一般亲属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邻居关系、以及商业伙伴关系等);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解聘)。...查看原文
5仲裁裁决书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对仲裁纠纷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裁决书是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依法对争议案件作出裁决的书面文书。制作裁决书应做到事实表述要清楚,引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准确适当。...查看原文
6劳动仲裁缴纳仲裁费吗
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需要缴纳一定费用,仲裁费用包括仲裁受理费和处理费两部分。仲裁受理费的标准是3人以下收费20元,4-9人收费30元,1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收费50元。受理费由申诉人在收到仲裁委员会的受理通知书后5日内预付。处理费包括差旅费、勘验费、鉴定费、证人误工误餐费、文书表册印制费等。处理费由双方当事人预付,申诉人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后5日内预付;被诉人在收到申诉书副本后5日内预付。一、经济仲裁当事人应当承担哪些义务?(1)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仲裁费用。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的同时,按规定预交仲裁费。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同时,应按规定预交仲裁费。(2)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时应提交: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文件;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与本案有关的票据、信函等材料。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在15日内向本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如有反请求,应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委员会,并提交有关的证据材料。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提交原物,外文书证,应附有中文译文。(3)当事人有出庭的义务。申请人经书面通...查看原文
7涉外经济仲裁相关法律知识
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争议提交选定的仲裁机构,由该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居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以解决争议的涉外经济仲裁基本知识。涉外经济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争议提交选定的仲裁机构,由该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居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以解决争议的活动。【涉外经济仲裁的特点】1、仲裁机构所解决的是涉外经济纠纷;2、仲裁机构必须以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为依据受理案件;3、仲裁机构的裁决具有强制力,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得向法院或其他任何机构提出变更的要求。【涉外经济仲裁适用的法律】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或者发生争议后,仲裁机构或法院在审理该项合同纠纷案件时,应以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为依据。2、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可以是中国法律,也可以是外国法律,也可以选择适用某项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3、对于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合同条款或书面仲裁条款无效。【涉外经济仲裁的机构】1、中国的涉外经济仲裁机构。中国国际商会(...查看原文
8劳动争议仲裁相关法律知识
1、当事人对生效的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不执行怎么办?当事人对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严格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执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程序办理。在执行中,对于企业拒绝给职工安排工作并且不发工资或者不给福利待遇的。人民法院可按《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通知银行或信用社扣划应付的工资和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必要时可责令企业赔偿该职工的实际经济损失。2、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仲裁委员会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可否将仲裁委员会视为被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的双方仍然是企业与职工。双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此类案件不是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以争议的双方为诉讼当事人,不应把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3、人民法院可否直接受理不经仲裁委员会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按照《劳动法》第82条、8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的...查看原文
9知识产权仲裁裁决执行有何法律依据
《仲裁法》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第六十三条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第六十四条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法律风险】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知识产权仲裁裁决执行法律实务,知识产权仲裁裁决执行可能发生以下法律风险:(一)当事人是否履行裁决的法律风险;(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是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法律风险;(三)当事人双方申请对仲裁裁决处理的请求是否一致的法律风险;(四)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法院是否有管辖权的法律风险;(五)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是否有异议的法律风险;(六)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机构是否依法成立的法律风险;(七)申请执行是否超过法定期限的法律风险。【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知识产权仲裁裁决执行法律实务,知识产权仲裁裁决执...查看原文
词条目录
看完词条还不懂,在线问律师吧
3分钟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