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起诉一定要在被告户籍地不
关于离婚起诉的问题,并不必然需要在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提起诉讼。
在民事诉讼中,涉及到离婚纠纷的案件,其基本原则就如同上文所述,应该由被告的住所地的法庭负责审理和裁决。
值得注意的是,若被告在住所地并非是长期居住的地方,那么此时的案件便可以交由经常居住地所在的法院予以处理。
其中,所谓的“经常居住地”(或称常居地)的定义为,从被起诉之日起直至法院开庭审判之时,被告已经连续在该地区居住了整整一年以上。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选择合适的法院进行立案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而此项决定主要基于被告在哪个地区居住的时间周期来判定。
毕竟,离婚诉讼是与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紧密关联的民事诉讼,按照法理制度的规定,一般来说应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负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离婚有一方不同意起诉能离掉不
您有权向法院提交离婚诉讼请求,由该机构直接介入处理。
若男女任何一方不同意离婚,那么唯一可行的方式便为诉讼离婚,即由希望离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以便借助法律的强制力实现双方的离婚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起诉的一方必须依照程序提交正式的民事起诉状,并提供能够证明感情破裂的确凿证据,如果存在有关子女监护权、财产权益争议的问题,也需提供相关证据以备核实。
所谓诉讼离婚,乃是夫妻各方就是否离婚以及财产分配、债务负担、子女教育等重要议题上观点相左,无法达成一致看法时,向当地法院提交诉讼获得救济的一种离婚模式。
目前而言,调解原则并不适用于婚姻关系确认及人格身份权利方面的案件;然而涉及到财产分割与子女养育等具体事务的,则可适用调解机制。
若经调解最终达成共识,法院将单独制定调解书作为书面证明予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一节 级别管辖 第二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n(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n(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全文93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