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判缓刑是否适用累犯
判处缓刑是不适用累犯的。
《刑法》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不能适用缓刑的情形有哪些
不可以适用缓刑的情形有:
1、被判处的刑罚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重,犯罪分子没有悔罪表现;
3、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有重大不良影响;
5、构成累犯;
6、犯罪分子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被判缓刑要注意哪些
1、对被告人有罪宣告。
被告人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作出有罪宣告。缓量刑不同于缓宣告制度,缓宣告,是对有悔改希望的人犯暂时不作刑的宣告,在一定期间内,如果没有新罪就不再作有罪的判决。缓量刑是以宣告行为人有罪为前提,而不是不作有罪判决,更能体现罪行的法定原则。
2、对被告人暂不处于刑罚。
缓量刑只作有罪宣告,而不同时判处具体刑罚。缓量刑不同于缓执行制度,缓执行,是人犯受刑罚宣告后于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暂缓执行。缓量刑是暂缓适用刑罚,而不是暂缓刑罚的执行。
3、考察监管机构和人员健全。
对暂缓量刑的人员,由设置的专门机关负责监管,并由专职的考察官进行考察。
4、考察监管程序规范。
对暂缓量刑人员的监管考察,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采用暂缓量刑制度,能够真实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避免现行缓执行制度存在的弊端,更好地发挥缓刑制度的作用。
四、假释和缓刑的区别有哪些
(1)适用对象不同。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根据不同。
适用假释的根据,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中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适用缓刑的根据,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适用时间不同。
假释是在犯罪分子执行刑罚过程中适用的;
缓刑是在判决的同时宣告的。
(4)不执行原判刑罚的范围不同。
假释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一部分后,有条件不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的全部刑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n(一)犯罪情节较轻;\n(二)有悔罪表现;\n(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n(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n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n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