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双方应首先进行协商。协商无果时,建议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争议进行鉴定。对协商结果争议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卫生行政处理结果不服的,在接到鉴定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申请重新鉴定。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双方应首先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建议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争议进行鉴定。对协商结果争议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卫生行政处理结果不服的,在接到鉴定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申请重新鉴定。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纠纷如何解决?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这种争议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医疗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
1. 协商解决。双方可以坦诚地沟通,交换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可能需要第三方调解,但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 寻求法律援助。患者或其亲属如果无法解决医疗纠纷,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患者或其亲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向医疗机构提出投诉。如果患者或其亲属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有疑问或不满意,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投诉。医疗机构有义务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并回应患者的投诉。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协商、投诉无果,患者或其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或其亲属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或违规行为。
解决医疗纠纷需要双方通过协商、法律援助、投诉或诉讼等方式,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医疗纠纷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合适的法律措施,可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双方应首先进行协商。协商过程中,建议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争议进行鉴定。对协商结果争议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卫生行政处理结果不服的,在接到鉴定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申请重新鉴定。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医疗纠纷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合适的法律措施,可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一)患者死亡;(二)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