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具体内容
时间:2022-02-10 21:48:10 370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广义未成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未成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对这个下限存有不同意见。相关意见认为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未成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未成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对此予以赞同。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于刑事处分。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本身就具备了应当从轻或减轻的法定情节,如果再同时存在其他法定或酌定的从宽情节,相较同样的成年人犯罪案件全案情节较轻,更易接近情节轻微的条件。为更利于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相继出台的两《解释》对较为普遍的情节轻微,可以予以免刑的情形也做了具体的规定。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免刑是有充分的法理和法律规定基础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于刑事处分。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本身就具备了应当从轻或减轻的法定情节,如果再同时存在其他法定或酌定的从宽情节,相较同样的成年人犯罪案件全案情节较轻,更易接近情节轻微的条件。为更利于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相继出台的两《解释》对较为普遍的情节轻微,可以予以免刑的情形也做了具体的规定。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免刑是有充分的法理和法律规定基础的。

全文84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知识
针对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具体内容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具体内容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