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记者的朋友小王本想存1万元钱进银行,到了银行柜台,销售人员推荐说,有种“分红储蓄”的利率,比一般存款要高好几个百分点。一听回报这么高,小王心动了,1万元钱转而买了这种分红储蓄。
等拿到单据小王可有点吃惊?“以为自己购买的是银行的产品,却发现是一张保险公司分红保险的保单。”糊里糊涂就成了保险公司的客户,小王难免有些不塌实。可考虑到银行是“老店”,店大自然不会欺客,又想到银行的业务人员表示能够获取理想的收益,小王也就没有太多的意见了。按业务人员承诺的“利息”,小王心里的算盘打了一遍又一遍,“年底分红的时候领到的一定不会少。”
年底,保险公司寄来了分红通知单,打开一看小王傻了眼,保险公司根本就没有达到他们的允诺,预期收益差了好几倍。受误导的小王想到了退保,赶紧把保单拿给客户经理。退保更是亏上加亏。小王购买的1万元保险若退保按照保险合同条款1000元的保险金,年度末的现金价值只有921元,也就是每1000元,若退保就得损失79元。投保1万元计,将损失790元。看着这笔账小王只有一声叹息了。
像小王这样被银行保险销售人员误导的客户大有人在。资料显示,广州保监局2003年受理信访总量为2456件。从投诉的内容看,80%以上集中在保险合同纠纷、误导以及保险公司服务质量等问题。关于投资等投资型产品误导宣传的投诉较为突出。具体体现在,银行柜台人员混淆概念,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将保险与储蓄相比,盲目套用银行“本金”、“利息”、“存入”的概念。使人们以为购买了高回报的银行产品。到领取保险金时实际情况与预期有很大的差异。
针对此情况,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购买银行保险时一定要看清条款,如果发现问题购买后10天内退保可全额拿回本金。
全文71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