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犯罪能否称之为“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是指被认为有犯罪行为而尚未被提起公诉的人,包括被报案、控告、举报的人,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及被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人。一旦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犯罪嫌疑人就改称为“被告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即使实施了犯罪行为,亦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未达法定年龄的未成年人从刑事政策层面上予以非罪化处理。
所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年满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可以称为犯罪嫌疑人,但有没有罪,要经法院判决才能确定。
二、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条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全文66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