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法条】
《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三)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意思分解】
1、第十三条规定的是可以不设定许可的情形,都有共同的特点可以自己解决或非行政手段可以完成的。至于12条,可以设定许可的范围是不用记忆的。
2、第14和15条规定行政许可设立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要注意两个特殊的情况:一是国务院决定方式许可;二是省级政府规章。这两者有实施后转正的情形,要特别注意。
3、15条第2款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①不能设定国家确定的许可,即超出职权范围了,②不得设定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③不能设立具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许可。
4、第16条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设定许可的效力等级的问题,需要留意。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