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相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但要想取保候审相关行为人是需要符合相关条件并按照相应的取保候审流程进行取保候审申请的,申请成功后在取保候审期间行为人也是需要遵守相应规定的。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取保候审如何解除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据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构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1.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恢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2.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法律规定的期限具有约束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构都应当自觉遵守。一旦法定期限届满,必须立即解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构并有义务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后再次被羁押不退保证金,申请取保候审之后,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期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并通知被取保人、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公安机构,检察院和法院都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全文82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