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行人刮蹭了别人的汽车后离开,虽然不算逃逸,但若发生交通肇事逃逸,则会被认为是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和潜逃藏匿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查缉预案,组织专门力量查缉,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进行追捕。在侦办期间,受害人及其家属有权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了解案件侦办情况,但除依法不应当公开的内容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并做好记录。
在小区内,刮蹭了别人的汽车,当时没有留意就离开了,这并不算作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案件侦办情况的,除依法不应当公开的内容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并做好记录。
发生逃逸事故后,如何避免法律责任?
在发生逃逸事故后,如何避免法律责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导致受害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也会给行为人带来法律责任的追究。因此,为了避免法律责任,行为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在发生逃逸事故后,行为人应当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避免继续危害社会安全。
2. 通知受害者。行为人应当及时通知受害者,让受害者知晓自己的安全状况,避免受害者遭受更严重的伤害。
3. 积极配合调查。行为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于案件侦破。
4. 积极赔偿损失。行为人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赔偿受害者的损失,以缓解受害者的痛苦。
5. 接受法律制裁。行为人应当接受法律的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了避免法律责任,行为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停止违法行为,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受害者的损失。同时,行为人也应当认真面对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接受法律的制裁。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也会给行为人带来法律责任的追究。因此,为了避免法律责任,行为人应当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通知受害者、积极配合调查、积极赔偿损失、接受法律制裁。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受害者的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