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滴滴打车刷单套现被控诈骗罪
时间:2022-10-21 22:35:20 89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案情简介:

2015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常某得知可通过领取滴-滴打车优惠券的方式刷单赚钱,后常某花钱向别人购买了刷单软件并学习刷单技术。随后,常某在滴-滴打车平台注册乘客账户领取平台发放的打车优惠券,然后通过虚构打车交易,将领取的优惠券向其控制下的司机账户支付,最后提现完成套现,在短短几个月内,通过刷单非法获利1万余元。

2016年2月26日,海淀检方对利用“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刷单套现诈骗的常某提起公诉,该案系互联网打车软件出现后国内第一例刷单诈骗案件。据悉,按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嫌疑人常某可能获刑6个月。

法律解读: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化犯罪行为,全国范围内入罪先例并不多,本案是全国首例以诈骗罪对刷单行为人进行入罪定性的案件。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常某使用作弊软件,通过虚构打车交易的事实,非法获取**公司钱款1万余元,数额较大,符合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犯罪的相关规定。因此,今年2月26日,海淀检方对利用“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刷单套现诈骗的常某提起公诉。

**公司反馈称:通过刷单作弊来骗取补贴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这样做会使平台遭受经济损失,同时会影响诚信守法的司机以及乘客的利益和体验,扰乱破坏健康的平台秩序。

2014年初滴-滴和快的针对出租车展开补贴,这时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刷单诈骗行为,后公司增加了专车、快车、顺风车和代驾,相应也带来新的刷单诈骗行为。从2014年年初,两家公司开始通过技术和运营规则来遏制和惩罚刷单行为,比如当司机和乘客距离过近时,会对订单进行屏蔽,系统会比对司机和乘客的定位轨迹,看订单服务是否真实有效。但此时管控刷单诈骗行为的工作人员还分散在技术和运营团队,且大数据等技术并不成熟,有时还需人工配合。

2015年3月,合并后的**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反作弊团队,通过大数据技术来系统智能地对后台数据综合分析,比如分析司机和乘客的定位、行驶路线是否一致,司机乘客注册手机号和绑定的支付或提现账户是否正常等数据,对可能存在的刷单用户进行筛选和管控。经统计,从去年3月至年底,该公司用户99%以上的刷单行为均被反作弊团队管控。

对于提供刷单软件下载和刷单教程的人,如果技术提供者明知行为人要从事诈骗行为还提供技术知识的支持,则有可能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若未与具体行为人沟通联络,不知道具体的行为人是否要实施诈骗行为,但此技术或方法若仅为“诈骗”所用,那么公开此类技术或提供此类技术的行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传授犯罪方法罪。

按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但尚未达到数额巨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按照北京市的量刑规定,数额达到5000元即构成数额较大,犯罪数额达到10万为数额巨大,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诈骗1万元则可能面临6个月左右的刑期,具体还要综合看整个案情来定罪量刑。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知识
针对用滴滴打车刷单套现被控诈骗罪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用滴滴打车刷单套现被控诈骗罪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