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标准劳动关系有哪些规定?
就劳动关系所具备的特征,理论界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在基本内容方面却是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劳动者和“劳动法”规定范畴内的用人单位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
(二)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以劳动力和相应的报酬作为对价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三)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用工管理权,双方形成人身隶属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1、主体
指参加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外国人、无国籍人要成为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符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能力的规定。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用人单位,主要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客体
指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和行为。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行为,主要指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
3、内容
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
三、事实劳动关系包括几种形式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权利和义务时一种既成事实,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应签订而未签订劳动合同;
(二)以口头问答代替书面合同;
(三)以其他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如在租赁合同,承包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职工的安置条件和待遇问题;
(四)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终止或未签订手续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五)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欠缺或部分内容违法,导致合同无效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标准的劳动关系总结概括一共有三点,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且是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而用人单位为员工支付报酬的社会经济关系。并且这种劳动关系是符合我国劳动法当中当官规定的,这就构成了标准的劳动关系,就受法律保护。
全文76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