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诉讼时效后还款能视为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取得拒绝履行抗辩权,但债务人自愿履行的,视为放弃抗辩权,履行有效。被告方在超过诉讼时效后履行义务,继续还款,这就清楚地证明他已经放弃了抗辩权,因而可以认定是对债权债务的重新确认,或者说是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1、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2、中断时间确定:
(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
(2)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
(3)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
(4)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5)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解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解成功而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全文49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