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和欺诈的区别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不同,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义务矛盾而引起的权益纠纷,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
2、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欺诈的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不是经济纠纷,在客观手段中,欺诈是欺骗或者隐藏事实,而经济纠纷是合法的。
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界限是什么
一、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界限是什么
1、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界限如下:
(1)主观方面。民事欺诈是一方当事人为了促成交易,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刑事诈骗是一方当事人为了无对价或者代价极低的方式占有对方财物而采取了欺诈的手段,双方之间不存在交易;
(2)客观方面。民事欺诈的行为人存在实质性交易,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刑事诈骗的行为人也具备采用欺诈的方式去销售,由于其不具备资质、其提供的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故行为人并没有提供任何对价。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79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