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往往难以查证。司法解释中详细规定,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或者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一、诈骗罪数额标准是多少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中规定的诈骗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分别是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此外,司法解释允许各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以上范围内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自行规定。而除了诈骗数额之外,诈骗信息发送的次数、诈骗电话拨打次数等也可以作为判断诈骗罪情节是否严重的标准之一,司法解释规定,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或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可认定为情节严重。
二、电信诈骗的特点有什么
电信欺诈具有以下特点:
1、调查和证据收集困难。在调查过去的欺诈案件时,往往采用比较嫌疑人身体特征等待确定的调查方法来确定嫌疑人。电信欺诈犯罪仅通过使用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联系,双方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受害人对嫌疑人的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不掌握嫌疑人的身体特征和其他痕迹物证,难以通过传统的比较方法确定犯罪者;
2、犯罪方式的信息化。在计算机、电话等的帮助下,嫌疑人使用任何显示软件,VOIP方法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分批发送短信,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然后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在短时间内转移存款,然后使用自动柜员机提取更多分散的现金,给案件调查、嫌疑人控制和赃物追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犯罪的形式是集团化的;
4、犯罪目标的广泛性。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往往在一定时间内致电某一号段或某一地区,发送短信;
5、赃款流动快速。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达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分钟。诈骗成功实施后,犯罪嫌疑人将在资金到达的第一时间通过网上银行转移赃款,并根据ATM提款上限分解到很多银行账号,然后迅速组织人员反映。如果受害者没有及时发现自己被骗了,提现前很难采取冻结支付等控制措施;
6、社会危害最大化。一方面,由于电信诈骗对象广泛,受害群体大,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诈骗数额巨大,往往是几十万甚至几千万元,给受害者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三、诈骗达到多少可以报警
无论诈骗数额多少都可以报警。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相关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相关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1、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理;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相关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相关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相关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相关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3、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4、被害人谅解的;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