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有望取消缓刑案底吗
在被判定缓刑后,案底将会依法保留,且这一违法行为的记录将永久存在,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进行消除。
当被告人犯错时未成年(未满18岁)、同时被判决5年以下有期徒刑之轻罪案件的案底,将由司法机关选择性地予以封存。
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二、未成年判缓刑有案底吗
在对未成年人实施缓刑过程中,尽管其仍存在犯罪记录。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群体的权益,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当其满足特定的法定条件时,相关部门会依职权对涉及到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实施密封保存,并且禁止向包括法院在内的各单位以及个人公开透露,除非是司法机关在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时因需要获取,或者某些有关单位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查询的情形。
以下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被疑犯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详细解读:首先,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人士倘若触犯刑事法律,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其次,虽然已经年满十四周岁但尚未达十六周岁的个体,如若犯有诸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或死亡、强奸、强迫交易、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犯罪行为,也应该受到刑事追究;再者,已经年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在面对上述性质恶劣的犯罪时,他们应该受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待遇;最后,如果因为年满十六周岁而不适合判处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其家长或监护人应在适当的时候担负起管教职责,如果情况特殊,政府也有权决定将其强制收容教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四条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全文95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