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诉讼前的调解是什么样的一个流程
立案法官及各法庭庭长在立案过程中,通过材料审查和口头询问,对纠纷的性质,解决的难易程度,胜诉的可能性大小,执行难易程度以及有无通过诉前和立案调解的可能性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根据初步判断,对有诉前化解矛盾可能的纠纷,提出诉前和立案调解纠纷的建议,指导起诉人选择一种诉前和立案调解的模式,并填写调解提示书,交调解中心和调解法官办理。
进入审批程序,并填写诉前或立案调解审批表报主管院长批准。通知“被告”到庭,由办案法官先对其征求意见,询问是否同意诉前调解或立案调解,并将意见记入笔录。
调解中心和各法庭调解法官根据纠纷性质和当事人的选择进行诉前或立案调解,也可邀请特邀调解员协助进行调解或委托特邀调解员独立进行调解。
二、诉前调解是否算立案
诉前调解不能算是立案。根据法律规定,立案应当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后;由人民法院立案庭审理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出具受理案件通知书,才算是立案。
三、诉前调解有法律效力吗
诉前调解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
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诉前调解协议是在人民调解工作室安排下,由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解决矛盾纠纷的协议。所以,诉前调解协议的效力与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相同。
诉前调解结束后,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调解失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另一种则是调解成功,争议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对于前者我们不必细述,而对于后者,则会出现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全文69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