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犯罪证据的固定
时间:2023-06-03 09:36:11 366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侦查工作的目的是搜集证据,客观公正地证明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为起诉、审判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作为司法过程的重要环节,取证是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获取证据固然重要,但同时侦查机关也要高度重视证据的固定工作。

强化办案人员证据固定意识。有的侦查人员正确判断证据的能力不强,没有将应当获取并且能够获取的重要证据纳入视野,致使有的关键证据在侦查阶段没有被有效收集,从而在后续的司法环节中增大了重新调取证据的难度,甚至有的证据已经灭失。因此,必须把强化对贿赂案件证据固定的理念,带到贿赂案件侦查的全过程,将固定案件证据的措施、办法落实到贿赂案件侦查的各个环节。

证据内容力求细致全面。从证据的关联性来看,关联性不仅要求单一证据本身与案件有关,也要求证据与证据之间相互关联,特别强调相关证据的全面收集。因此将证据收集全面,能够使证据之间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真正让案件办成“铁案”。

广泛收集间接证据,提取再生犯罪证据。应着力在获取比较充分的间接证据上下功夫,使间接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相互印证,从而证实犯罪。再生的犯罪线索在贿赂案件的反侦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订立攻守同盟、串供、转移赃款赃物等,对再生犯罪证据的获取,既扩展了证据范围,同时也通过掌握行为人实施反侦查活动这一“把柄”,对行为人的心理产生牵制,从而抑制行为人翻供的发生。

利用视听技术手段固定证据。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一方面有利于规范讯问行为,强化对讯问过程的监督,另一方面,通过全程记录犯罪嫌疑人供述过程,能够及时固定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通过对讯问过程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能够有效证明讯问过程的合法性,从而保证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供述的法律效力。

适时对行受贿双方采取强制措施。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环节中常常出现“侥幸心理”,这一侥幸心理正是犯罪嫌疑人掩盖犯罪事实的重要心理基础,因此在侦查活动中运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不仅能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侦查人员的信息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进行限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可以隔绝联系、堵住后路,断掉其翻供念头,从而达到固定证据的目的。

遏制贿赂犯罪的滋生和蔓延,加大贿赂犯罪的查办力度仍然是预防职务犯罪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重视证据固定工作,使整个侦查环节持续、稳定、顺利的开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检察院)

全文98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新时间:2024-01-11 14:15:12
查看职务犯罪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职务犯罪 最新知识
针对贿赂犯罪证据的固定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贿赂犯罪证据的固定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