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犯《刑法》但不构成犯罪的条件是什么?
《刑法》中的犯罪理论是分层次的,主要是违法和有责两个层面。违法,当然指的就是触犯刑法罪名的条款规定。但是,触犯犯罪条款并不等于就认定犯罪并追究责任。恰恰是很多情况下,是有免责事由的。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
二、违法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亦称“非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按其性质和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
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2、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3、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我国针对各项民事活动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如果当事人触犯了相关的法律但是没有构成犯罪的条件的,就是属于违法但是不犯罪。虽然没有构成犯罪的行为,但是毕竟触犯了相关的法律,因此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全文90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