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的认定标准
时间:2023-04-22 11:00:58 165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犯罪故意的理解与认定除了掌握上述种类与特征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相区别。犯罪故意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定内容,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持希望或放任态度。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只是表明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但不具有上述犯罪故意的内容。例如,行为人在黑暗处实施盗窃行为时,为了物色盗窃对象而划火柴,结果造成火灾。在一般意义上说,划火柴的行为显然是故意的;但行为人在划火柴时并没有认识到可能发生火灾,或者已经预见但轻视能够避免,并不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因而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再如,行为人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时,在一般意义上说是故意的,但它决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因此,司法工作人员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般意义上的故意认定为刑法上的犯罪故意。

第二,要将犯罪故意与单纯的认识或目的相区别。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因此,既不能用意志因素代替故意,也不能用认识因素代替故意。用具有目的代替故意,或者认为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时是故意,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缩小故意的范围,后者会扩大故意的范围。因为间接故意没有追求犯罪结果的目的,用目的代替故意可能将间接故意排斥在故意之外;认识到行为违反规章制度,并不表明行为人一定认识到了危害结果发生,更不表明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故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时是故意的观点,会将过失心理归入故意。因此,司法工作人员一定要牢记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三,要将总则条文规定的明知与分则条文规定的明知相区别。刑法总则规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分则某些条文对犯罪规定了明知的特定内容。这两种明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法总则上的明知是故意的一般构成因素,刑法分则上的明知是故意的特定构成因素;只有具备分则中的明知,才能产生总则中的明知;但分则中的明知不等于总则中的明知,只是总则中的明知的前提。例如,刑法第312条规定的有关赃物的犯罪以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为成立条件。行为人明知是赃物,然后才能明知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质与危害结果;如果不明知是赃物,则不可能明知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质与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明知可能是赃物,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是窝赃、购赃、转移赃物或销赃行为、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妨害司法活动的危害结果,倘若行为人放任该结果的发生,便成立间接故意。因此,当分则规定以明知为要件时,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第四,要将合理推定与主观臆断相区别。推定是英美刑事司法经常采用的一种证明方式,包括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事实的推定有时也称作暂时的推定。由于它往往是能够证明被告心理状态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刑事司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定的方法是从被告已经实施了违禁行为的事实中,推断出被告是自觉犯罪或具有犯罪意图,如果被告未作任何辩解,推断通常成立。可见,推定是根据客观事实推导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客观事实正是检验行为人、心理状态的根据;通过运用证据而得出结论与通过推定而得出结论这种手段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别;推定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三断论推理的逻辑结构,符合三断论的公理;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司法解释,事实上也承认了推定是证明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的手段。因此,推定不是主观臆断,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推定方法证明行为人有无故意心理状态,如根据行为人接受物品的时间、地点、品种、数量、价格等推定行为人是否明知是赃物。所应注意的是,推定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应允许被告人提出相反证据以克服推定在特殊情况下的虚假性;推定方法只应在故意有无不清、又无法找出证据证明时加以运用,不得一概以推定方法代替调查取证。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故意犯罪 最新知识
针对故意犯罪的认定标准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故意犯罪的认定标准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