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判断肇事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以及被判刑的轻重,取决于肇事者是否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以及是否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后逃逸。如果肇事者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致一人以上重伤后逃逸的,将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如果肇事者不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则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
是否需要根据肇事者所承担的事故责任来判断,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以及被判刑的轻重,取决于肇事者是否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以及是否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后逃逸。如果肇事者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致一人以上重伤后逃逸的,将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如果肇事者不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则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
肇 事 逃 逸 罪 量 刑 规 定
肇事逃逸罪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肇事逃逸罪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其处罚力度相对较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肇事逃逸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以看出,肇事逃逸罪的定罪和量刑都与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有关。具体而言,如果肇事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定罪为肇事逃逸罪,并从重处罚;如果情节较轻,则定罪为交通肇事罪,并从轻或减轻处罚。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可见,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在构成要件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主要区别在于肇事者的主观故意。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肇事逃逸罪的定罪和量刑,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进行综合评估。然而,无论肇事者的主观故意如何,其行为对受害者和社会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于肇事逃逸罪等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从重处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无论肇事者是否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或者是否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后逃逸,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肇事逃逸罪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其处罚力度相对较大。因此,司法机关在审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应当依法从重处罚肇事逃逸罪等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