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不会,贷款一般是属于民事行为,并不牵涉刑事行为。但有三种情况会被判处刑事责任,严重者会坐牢:
1、伪造个人资料进行骗贷。一般情况下,借款时需要提交各类个人资料。有的人比如伪造银行流水,甚至违法盗用别人的资料,冒用他人名义申贷。这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诈骗贷款案例。
2、恶意逾期。主观恶意逾期的意思就是说,明明有能力偿还却故意不还,逃避机构的催收电话。为了逃债,甚至更换电话号码,玩“人间蒸发”。如果情况特别严重,会被法院裁定为诈骗罪。
3、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如果出借的金额较大,借款人有还款能力但是且经过多次清收仍拒不还款,就很可能被告上法院,法院会判决借款人偿还相关款项。
二、对待网贷还不上,具体分为三个步骤来处理。
第一步,终止所有的以贷养贷,寻求家人的理解和帮助。首先不要去以贷养贷,那样只会使网贷越还越多,所有的平台逾期就逾期了。向家人坦白,争取家人的理解和帮助。
第二步,面对暴利催收理智应对。在朋友圈提前发声明,向大家解释清除自己正在遭受的暴利催收,针对大家可能被骚扰的情况致歉,并建议大家配合挂断这些骚然电话,留给大家新的电话,减少旧电话号码的使用。
第三步,了解自己的失信情况,努力工作积极还还贷。通过征信中心查询自己的信用,掌握哪些网贷已经入征信系统,哪些未入征信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有主次的依次还贷。更重要的是找份工作努力赚钱,与银行或者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网贷还不上,会坐牢吗
网贷还不上不会坐牢。
会被追究民事责任,正规的网贷平台的话,一般都会对欠款的人提起诉讼的。借贷有风险,贷款需谨慎。最好还是想办法在逾期之前尽早还清,免得惹上法律纠纷。欠网贷不还会有以下后果:
1、产生罚息,加收利息;
2、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今后的贷款和办理信用卡,有些网贷平台直接对接央行的征信系统,有的与其他征信机构或其他资信评估公司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当逾期后第二天,名字就会同时出现在银行内部系统,信用报告不可避免的会留下不良记录。一旦留下即可能会被保留3-7年的纪录,将来若要向银行或其它贷款机构贷款,可能就会因信用不良而无法容易申请了。
3、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连续逾期超过90天且情节严重的,有的机构有权在媒体上公布身份证号、逾期信息,或告知工作单位。恶意欠款或有意拖欠的。逾期但未连续90天的,且逾期后能及时补救,按时还款,信用水平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
4、拉进黑名单,子女无法上重点学校,对于一些故意拖延债务的“老赖”,将被拉入黑名单。以至于无法乘坐飞机、高铁、住宿等,更严重的是子女将无法上重点学校,未来会有更多的处罚,可以说是生活将寸步难行。
5、贷款机构发律师函,到法院起诉,个人若超过3个月仍未缴款,那就很严重了。贷款机构会依法催收到期贷款,按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约定,将向法院起诉,法院会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包括冻结贷款人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帐户上的存款,查封已抵质押的财产等。
6、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如果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将受到法律制裁。担保人在债务人不能偿还的情况下,要承担还偿还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抚养权归属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