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哪几个环节组成
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宪法》第五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二、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由此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立法的原则为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1.法治原则
立法的法治原则要求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符合宪法的精神;立法活动都要有法律根据,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立法内容、立法程序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立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2.民主原则
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
3.科学原则
立法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应十分重视立法的技术、方法,提高立法的质量。
三、立法目的是什么
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立法的目的是:立法是国家意志形成和表达的必要途径和方式。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必须利用立法手段,来确认那些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立法还有指导未来的预测功能。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条件,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文76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