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税罪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其客体包括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主观方面需要满足直接故意。
认定抗税罪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该罪行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以及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其次,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第三,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最后,主观方面需要满足直接故意。
抗税罪的主观方面有哪些要求?
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不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抗税罪的主观方面有以下要求:
1. 故意:纳税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抗税罪,仍然故意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不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2. 过失:纳税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其他过失,导致税款没有及时缴纳或者没有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3. 明知故犯:纳税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抗税罪,仍然故意不缴纳税款或者不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4. 包庇罪:纳税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抗税罪,仍然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他人逃避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
5. 单位犯罪:纳税人与其代理人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共同故意实施抗税行为,数额较大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是抗税罪主观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行为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上所有要求,才能被认定为抗税罪。
抗税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会对国家税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造成严重威胁。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纳税人或者其代理人有义务缴纳税款并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抗税罪,仍然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不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就属于抗税罪行为。抗税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明知故犯、包庇罪和单位犯罪。行为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上所有要求,才能被认定为抗税罪。
《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