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岁致人死亡能否判刑
十五岁致人死亡的判刑分为故意杀人罪的判刑以及过失致人死亡,因其刑事责任年龄不满十六周岁,故过失致人死亡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若是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则应当依据基础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应当从轻或减轻。是否具有量刑情节以及年龄减轻或从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正当防卫致人死亡会判刑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致人死亡只要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就属于合法行为,不会被判刑。
另外,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三、故意杀人致人死亡如何判
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涉嫌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规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将以下情形视为“情节较轻”:
1、防卫过当;
指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而故意将不法侵害者杀死的情形。
2、义愤杀人;
指行为人或者其近亲属受被害人的虐待、侮辱或迫害,因不能否忍受,为摆脱所受的虐待、侮辱、迫害而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
3、激情杀人;
即本无杀人故意,因被害人的严重过错,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当场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
4、受嘱托帮助他人自杀;
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的行为,
5、生父母溺婴;
即父母出于无力抚养、怜悯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n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