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土地如何变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
首先要考虑该建筑地点是否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匹配,在这一前提得到满足之后,相关机构需向省级和市级地方政府提交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请求,同时申请实际用地指标。农民自建住房的用地指标通常会由各行政区域性的市人民政府进行审批,而其他类型的建设用地则由省一级的人民政府负责审批。当涉及到耕地资源的占用时,该用地方还需要履行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责任。一旦获得了所需的用地指标,县一级的国土管理局将负责接手并负责土地使用的具体审批事宜。对于农民自建住房,此类申请必须先由农民个人提出,随后由县级的国土部门进行统一审核,最终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至于其他建设用地,则需要县级政府从其征收过程中获取,然后再通过招标、拍卖或划拨等方式提供给有需要的用地单位。如果这部分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者未经省市级地方政府的许可同意,那么都可以认为是非法占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按照国务院规定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或者其授权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二、村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怎么处理
关于补偿标准所引发的争议问题,应首先由县级及以上级别的地方政府机构进行协调处理;若在此过程中未能达成共识,则可交由批准征收该片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最终裁定。
至于涉及补偿费用分配方面的纠纷问题,其本质上归类于民事纠纷范畴,当事人可能包括村委会或农村集体经济体与相关村民群众。对于此类纠纷,各方当事人均有权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获得公正的解决方案。而在征收土地信息公开事宜引起的争议中,这类矛盾基本上都可以被认定为行政争议,故当事人可以考虑通过提起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等途径来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
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