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卡还款困难到家里走访如何办
(一)信用卡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持卡人刷卡消费发生在婚内,并用于家庭生活的,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如共同财产不足以偿还的,持卡人如无其他个人财产的,夫妻另一方仍应继续偿还。
(二)信用卡债务属于个人债务1、持卡人有遗产继承的情况:信用卡卡债也属于个人遗产的一部分,一般是先把债务还清,再就剩余的遗产进行分配,信用卡的欠款是持卡人的债务,所以先要归还欠款剩余部分,才能作为遗产进行分配。
2、持卡人无遗产的情况:如果持卡人既没有遗产继承,也没有配偶,那么作为个人债务的信用卡卡债,只能作坏账处理,而不应由其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等亲属来承担。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信用卡欠款10万还不起了如何办
1、信用卡欠款十万元要及时和银行沟通,在宽限期内清偿。经银行两次有效催还,仍不归还的,涉嫌信用卡诈骗罪。
2、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三、信用卡欠款二万无力偿还如何办
1、信用卡欠了两万多,但没有能力偿还的话,建议客户主动打电话给发卡银行,向客服人员说清楚情况,表明并非故意逾期不还,而是实在不具备还款能力,并提供相应的佐证资料给银行。
2、然后客户要表达自己诚心还款的想法,看能否申请到停息挂账,同时尝试申请延长还款期限、分期偿还欠款。银行是会酌情考虑的,若最后应允了,客户就可以去和银行商量出一个新的还款计划,然后在新的还款期限内按计划按时逐期偿还欠款。
3、除此之外,客户也可以尝试找身边的家人朋友借钱来还信用卡,先把信用卡给还清,等之后手里有足够的资金了,再还钱给亲友。而大家需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没有偿还能力就直接逃避不还,此种做法只会让信用卡一直逾期下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n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n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n(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n(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n(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n(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n(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n(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