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不执行罪的犯罪主体
拒不执行罪的犯罪主体在法律上面来看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对于拒不执行罪的犯罪主体,我国的《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具体的相关解释,一般包含下面三种情况:
(1)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民,其到达了法定的年龄,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自然人。
(2)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如果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则相关的法律责任由单位中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有责任的人员来承担。
(3)还有一种就是跟犯了拒不执行罪的犯罪嫌疑人共同犯罪的,也就是在犯了拒不执行罪的罪人进行抗拒或者犯罪的时候,当事人伙同犯罪嫌疑人共同实施。不管当事人是被教唆还是提前计划的,都会被法院判处为共犯。
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类型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称《刑法》)第313条规定了本罪。规定本罪的立法目的旨在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维护司法权威。2007年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下发通知,通知规定下列五种情形将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三)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四)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五)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该案被执行人冶某故意隐藏、转移自己所有的财产并长期在外躲藏,拒不履行义务,引发申请执行人多次上访,给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被执行人的行为符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
三、拒不执行判决的后果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因此,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尚不属于严重,即使具有拒不执行的行为,也不能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为交出抚养权,不能认定为情节严重,因此不会定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条规定:对下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四)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