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遗产继承权是否可以放弃的具体情况。根据法定继承方式,放弃遗产继承的时间点有三种情况。如果是遗赠继承,受遗赠人则需要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否则视为放弃受遗赠。此外,如果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终止,或者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或者遗嘱未处分的遗产,遗产中的有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关于遗产继承权是否可以放弃,具体取决于以下情况:
1.如果遗产继承采用法定继承方式,那么关注放弃的时间点:
(1)如果在遗产继承开始前,可以随时提出放弃继承;
(2)如果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那么放弃才能产生效力。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在放弃继承后,放弃的部分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办理。
(3)被继承人的遗产若是已经继承的,那么继承已经生效,不可以再放弃。
2、若是遗赠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已经继承的,那么继承已经生效,不可以再放弃。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遗 产 放 弃 的 法 律 后 果
遗产放弃的法律后果是人们在遗产继承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放弃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情况。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放弃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定继承人可随时放弃继承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遗产放弃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放弃遗产权利时发生效力。
2. 遗嘱继承人可随时放弃继承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可随时以书面形式将其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于遗嘱。
3. 遗产放弃权不得对抗善意受让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遗产放弃权不得对抗善意受让人。
4. 遗产放弃权可以附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遗产放弃权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遗产放弃权不得对抗善意受让人。
总之,遗产放弃的法律后果较为复杂,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等应当仔细阅读《民法典》相关条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遗产放弃的法律后果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遗产放弃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情况。在法定继承中,遗产放弃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在遗产放弃权可以随时放弃继承权,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可随时以书面形式将其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于遗嘱,遗产放弃权不得对抗善意受让人等几个方面。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等应当仔细阅读《民法典》相关条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