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29日说,它又打赢了一场反垃圾邮件官司。美国加州一家法院当天裁定,桑福德华莱士因未经许可而利用脸谱用户账号发送虚假信息,需向该网站支付7.11亿美元损害赔偿金。
华莱士的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最多时一天发送3000多万封垃圾电子邮件,他因此被人称为垃圾邮件大王。脸谱的法律顾问在公司博客上发文说,虽然不指望从华莱士那里追讨到绝大多数赔偿金,但脸谱期待这一判罚能继续对发送垃圾邮件的违法分子形成威慑。
去年11月,脸谱曾在另一起反垃圾邮件案中胜诉并赢得高额赔偿。加拿大人亚当盖比埃因其公司向脸谱用户发送不良信息,被判向该网站赔付8.73亿美元。
中国反垃圾邮件的现状与措施
中国是垃圾邮件的受害国,同时也被认为是垃圾邮件的产生国,因此,中国反垃圾邮件的任务是很繁重。中国反垃圾邮件工作才刚刚起步,现在仅限于行业性的反垃圾邮件的约束的阶段,更谈不上其它法律、行政措施和手段,但是,由于我国受到垃圾邮件的损害,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提出的意见和批评,迫使我们奋起努力,尽快解决垃圾邮件泛滥的问题,出台一些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措施,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中国,垃圾邮件大多数是企业的广告邮件。据估计,靠发送所谓“垃圾邮件”挣钱和生存的个人和小公司总数在1000家以上。2000年,根据加州非营利的反垃圾邮件组织MAPS(MailAbsePreventionSystem)的统计,该组织所收集的应该防范的电子邮件或者服务器共有2800个,在这个名单中,5%来自中国。源自中国的垃圾邮件的构成相当复杂,大部分并非出自中国人之手。有的是由欧美国家的垃圾邮件发送者通过中国的服务器发出的,有的是由中国的垃圾邮件发送者以中文邮件的方式发出;有的是由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垃圾邮件发送者发出。
美国反垃圾邮件组织的成员林弗德说:“我们发现许多垃圾邮件团伙,例如81832.com就在中国进行操作。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垃圾邮件团伙,他们使用一个叫做MrBill@btamail.net.cn的邮箱,也在中国进行操作。”2001年,发自中国电信的电子邮件开始被英国网络公司UXN屏蔽。当时诸如一些著名的网络服务商也都上了反垃圾邮件组织的黑名单。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负责协调邮件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共同对付与日俱增的垃圾邮件。2003年12月2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宣布,对未反馈回处理结果的有关IP地址,且继续发送垃圾邮件的,从12月25日零时起对其邮件服务器IP地址实施封堵过滤措施。这是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11月20日向社会公布了“垃圾邮件服务器名单(第二期)”之后的又一项有力措施。反垃圾邮件立法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应当先制定部门规章,再过渡到国务院行政法规,最终实现全国人大立法。
参阅资料
1、李士林、郑友德:“欧盟计算机软件发明专利保护的发展研究”《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一期。
2、林瑞珠:“台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现况与因应”《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一期。
3、罗玉中:“完善我国科技法律制度的战略思考”《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一期。
4、易继明:“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法律意义”《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一期。
5、肖又贤:“论电子商务信用保障机制的建立”《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三期。
6、章田:“俄罗斯首次惩罚手机垃圾信息制造者”,中国新闻社,2004年6月24日。
7、刘塞军:“欧盟将禁止滥发商业电子邮件”,新华社,2003年10月14日。
8、欧洲时报:“欧盟将加大力度消除垃圾邮件”,2004年2月6日。
9、张明:“中国处理垃圾邮件浪费的GDP高达48亿”新华社2004年5月24日。
10、沈娟:“反垃圾邮件不仅要靠立法”,《国际金融报》,2003年12月26日.
11、颜亮:“清扫垃圾邮件成各国网络管理重点”,新华社,2003年12月18日。
12、司久岳:“美加州首判垃圾邮件案”,新华社,2003年12月20日。
13、潘治:“电子邮箱拒绝垃圾”,《市场报》,2003年11月10日。
14、毛磊:“美国网民可起诉垃圾邮件制造者”,《市场报》,2003年11月10日.
15、杨骏:“法国治理垃圾电子邮件”,新华社,2003年10月13日。
16、戴军:“澳将立法严打垃圾电邮”,《光明日报》,2003年9月18日。
李贤华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