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耕地现状
人均少
通过2002年变更调查得知,中国耕地总面积12593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处于倒数第3位。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3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3亿公顷减到1.23亿公顷,减少了700万公顷,比2个海南省的耕地面积还要多,而且减少的多是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人口每年仍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人地矛盾更加尖锐。
质量下降
中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的占69.27%,分布在平原和盆地的仅占30.73%。由于干旱缺水,使大量耕地、草地荒芜,利用难度大。资料显示,全国4200万公顷坡耕地和666.67万公顷风蚀耕地,平均每年要流失30~150/公顷,全国每年至少有50亿沃土付之东流,上亿吨N、P、K养分随之流失,超过全国一年的化肥用量。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其它限制因素,使中国60%以上的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退化严重
据国家水利部第二次遥感调查(2002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有4866.67万公顷,耕地存在水土流失的约占38%,较为严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土面积分别达到54万平方公里和74万平方公里,全国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平方公里耕地沦为沙地,年均丧失耕地1.5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耕地肥力降低或丧失严重,基岩裸露,导致地力衰竭,可耕地面积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全文89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