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
从亲亲相隐原则看窝藏、包庇罪:
“亲亲相隐”原则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后,延续至今。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第二,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第三,对于谋反等重大犯罪以及亲属相犯的场合排除适用。
“亲亲相隐”原则的理论根基并未过时。在封建时期,以家庭伦理建构的社会关系占据着主导地位,此时“亲亲相隐”原则的核心无非是纲常伦理。在当下,虽然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传统的核心价值并未发生多少改变。
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国防利益的行为,不能免除近亲属窝藏、包庇罪的刑事责任。这主要是基于法益比较的考量。众所周知,传统刑法将法益分为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以及个人法益三个层次。如果单纯从类法益比较来说,国家法益高于一切,社会法益又高于个人法益。因此,对于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国防利益的行为无豁免空间。再者,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由于针对的是不特定对象实施的犯罪,其危害范围以及危害结果往往难以估计,因而对隐匿该行为的近亲属也不能因适用“亲亲相隐”原则而免除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全文56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